資源中心

最新消息

東亞出版人會議在香港舉辦

2016.04.20

第二十次東亞出版人會議於4月19至20日在香港饒宗頤文化館舉行,聯合出版集團獲會議籌委會邀請主辦盛會。是次會議主題是「大時代下人文出版的處境及可行性」,來自日本、韓國、中國內地、台灣及香港地區共54位出版人,探討在網絡普及使用、讀者閱讀習慣改變等情況下,人文出版面對的形勢和困難,以及如何通過內容形式及表述方式的轉變,實現更好地發展。

今年成立已屆十周年的東亞出版人會議,每年舉辦兩次研討會。聯合出版集團文宏武董事長兼總裁在開幕致歡迎辭中稱,東亞出版人會議歷次討論的主題,都是具備前瞻性的重要出版課題。在碎片化閱讀的網絡時代以及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出版人仍需努力,令人文出版長久並持續地發展。

聯合出版集團顧問、香港出版總會會長陳萬雄認為,在科技不斷發展的當下,出版人的核心能力在於「創新力」及「想象力」。人文學是與社會及時代息息相關的學科,當時代變遷,人文出版也必將迎來轉變。這種轉變應是「立體的轉變」,不單體現在新科技於出版中的運用,還體現在出版操作架構、選題構思、人員組合乃至出版體制上。

會議首日,主辦方特別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李歐梵作主題演講,在如今這個急遽變化的大時代中,人文精神該如何借力出版,傳承下去。他認為,「危機」並不是一個壞字眼,它不意味著消亡,也不是衰敗,而正正是新生事物源源不絕出現的見證者。如今的紙本出版,由於新思潮以及新科技的介入,必然面對更加多元的景狀。

不單作者與讀者,出版人在這一潮流中,也扮演異常重要的作用。而遺憾的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出版人在推動時代思潮及社會進步中的作用,被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李歐梵稱,在這個訊息豐富並不斷變動的數字化時代,我們更應該強調出版人在知識生產及傳播鏈條中扮演的關鍵角色。「說得稍微誇張一些,我甚至認為出版人在未來將逐漸取代作家的地位。」

今次的東亞出版人會議,專家們各抒己見,並達成了以下幾點共識:
1.即使是面對人文出版銷量低的問題,還是要堅守著一種人文出版的精神,推動書與人成長的關係;
2.出版家必須時刻轉化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要「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時刻保持一種對題材的敏銳度,瞭解當下讀者的閱讀需求,以讀者為中心出發;
3.未來多嘗試把書與其它媒體合作,例如書與電影,書與網路新媒體間的跨界融合。

第二十次東亞出版人會議於4月20日下午落幕。來自亞洲不同地區的出版人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交流互動,分析過往成功經驗,提出問題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正如會議首日李歐梵教授提及的那樣,危機並不是一件壞事。急劇變動的時代,往往是新鮮事物及思潮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