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中心

最新消息

《流浪地球》港版小說邁向第四刷,掀起科幻熱!

2019.02.27

票房逾50億港元(43億元人民幣)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將於2月28日在香港上映,預計將掀起新一股科幻熱潮。原著小說由香港中和出版社於2月1日推出繁體版,短短兩周即重版再出,更在一個月內急印第四刷應市,為2019年香港的圖書市場帶喜訊。

小說集《流浪地球》為劉慈欣首部港版小說集,共收錄電影同名原著〈流浪地球〉、寧浩賀歲電影《瘋狂的外星人》靈感來源的短篇小說〈鄉村教師〉,及劉慈欣睽違多年新作〈黃金原野〉共六篇中短篇作品。

〈流浪地球〉描述太陽即將毀滅,人類為了生存,不得不捨棄太陽,展開歷時逾千年的「逃亡計劃」,將地球剎停,然後逃離太陽系,前往鄰近的人馬座尋找新太陽。

天體物理學家、科普讀物《星海璇璣》作者余海峰說:「劉慈欣的科幻,可能是我讀過最合乎科學,又能不受其限制翱翔於想像之海的。在我看來,短篇故事〈流浪地球〉中所想像的宇宙,媲美劉的史詩級小說《三體》。故事中地球劃過木星,掀起木星氣體之海上的波浪一幕,令我不禁想起不久前完成任務後,自我犧牲衝進土星的卡西尼號太空探測器。木星與土星都是太陽系的氣體巨獸,人類自古發現的兩個類木行星。我覺得現實中的卡西尼號以及故事中的地球,同樣穿越人類知識的邊界,展現出科學和科幻的某種共鳴。」

電影版自大年初一在內地上畫以來,關於創作的討論不斷,當中亦有不少討論涉及作者的創作構想。

影片截取小說中部份場景,尤其是地球接近木星一幕最為震撼。然而影片中沒有告訴觀眾的,在原著小說裡通通可以找到答案。

為甚麼逃亡要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地球發動機如何改變地球軌道?岩漿灌入地下城,被犧牲的市民是被誰決定的?電影中尚未解開的謎團,在原著小說裡,作者劉慈欣一一解答。

本書還包括本地科幻作家譚劍、科幻小說專家Faker的精彩導讀,讓讀者在科幻世界中盡情遨遊。

【作者簡介】

劉慈欣,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科幻作家,連續多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並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美國雨果獎(Hugo Award)、軌跡獎(Locus Award)及英國克拉克獎(Arthur C. Clarke Award)。作品《流浪地球》已被改編成電影。

代表作包括「三體系列」、《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朝聞道》、《鄉村教師》等。

(原文轉載自《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