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中心

最新消息

聯合出版大講堂:李焯芬教授縱論「一帶一路」的歷史與未來

2019.06.10

六月五日上午,陰雨連綿的天空終於放晴,聯合出版大講堂亦迎來了第五講。主講嘉賓是香港高等教育界領袖、中國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及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李焯芬教授。李教授以《「一帶一路」: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為題,憑藉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廣闊的全球視野,為集團同事帶來精彩分享。

集團董事長傅偉中,副董事長兼總裁李濟平,董事副總裁賀路明、梁兆賢,副總裁伍裕堅、李家駒,以及各子公司高管等出席活動。李濟平總裁主持講座,他表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眼人類未來發展,在2013年提出的重大國際合作倡議。六年來,中國已經與126個國家、29個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一帶一路」的國際影響力、合作吸引力不斷擴大。在當前各國彼此依存度越來越高,但是全球性挑戰此起彼伏、貿易磨擦不斷加劇的今天,「一帶一路」的遠見、價值和意義越發突顯。「一帶一路」是商業之路,也是各國人民文化與文明交流互鑒之路,對於香港、對於我們文化機構而言,都是重要的發展機遇。

為了此次講座,李焯芬教授可謂有備而來,悉心製作了長達217版的演示講義,從絲綢到瓷器,從陸上絲綢之路到海上絲綢之路,從貿易交往到宗教交流,從物流到人流,從歷史到現實,令與會者飽享「一帶一路」知識盛宴。李教授指出:絲路既是商道,同時亦帶動了歐亞各國之間的文化、藝術、宗教傳播與交融。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摩尼教(明教)、祅教(拜火教)亦經此傳入中國。

對於香港在「一帶一路」的潛在角色,李教授認為:香港在高速公路、鐵路、發電廠、海港、電訊系統等主要基礎建設項目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和知識,為財務審計、法律等專業服務,以及電子商貿提供發展機會。

對於集團發展,李教授提議:集團作為文化企業,可以多做有關「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風土人情的著作、主辦文化主題講座,甚至以文化遊的方式,加強內地或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對話。

在問答環節,香港三聯書店副總編輯李安表示認同李教授所提建議,指目前香港業界對「一帶一路」的關注度有待進一步提升,需要更加積極去構思如何突破。

李教授回應道:「一帶一路」的發展重點在於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出版界透過出版書籍、舉辦講座等不同途徑,有助引起香港與內地民眾對「一帶一路」的關注,加深各方面認識。從歷史的角度看,不同時代的人總是需要在困難中尋找出路。他勉勵大家一同在困難中進步,在「一帶一路」的未來發展上,同樣需要各方的互相了解、尊重與合作。

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副總經理兼副總編輯于克凌提問,認識「一帶一路」的歷史,對推動今天中國的文明發展有何現實意義?

李教授回答道:要實現「一帶一路」的宏願,非短間能促成,但發展基礎建設、做好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交流,是必要條件。在二十一世紀,物質文明發展迅速,通訊科技先進,造成不同國家、行業及文化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壓力也隨之大增。認識「一帶一路」的發展可讓人重新審視、引用及參考不同文化,使人類在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上取得平衡。我們在了解「一帶一路」的同時,也有助建立正確價值觀,各人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再幫助其他人,這點也能應用在國家層面,各國是同樣處於平等關係。

傅偉中董事長代表集團向李焯芬教授致謝。他說,李教授以科學家的思維,以研究與求證的站位,以豐富的史料佐證,在講解「一帶一路」的歷史與發展的同時,帶出了深邃的人文關懷,探討了相關地區在宗教、建築、風水、天文,以至科學技術的流變,以及相互影響的作用和結果。宗教文化的相互影響,在「東學西傳」與「西學東漸」歷史進程中發揮過重要影響,對人類文明發展有重大意義,對「一帶一路」宗教文化課題的研究,更可說是一個文化人內心的修養。例如第一位來華傳教士利瑪竇,為中國人帶來了地圖、數學、翻譯著作等;在故鄉江西景德鎮,也曾經有一位法國傳教士作為第一代「景漂」,在傳教期間學習燒瓷技術,後來把技術帶回法國研究,促進了瓷器文明的發展。不同層面的文化交流,都向世界釋出善意,促進人類文化融合,中國的夢想,也是世界的夢想。聯合出版集團作為大中華區重要的文化建設者,理應承擔起更多「傳播中華文化,溝通世界文明」的重要使命。

李教授對傅董觀點深表認同,他指今天「一帶一路」的發展更重視基礎建設,而中國在基建方面有豐富經驗,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基建,是對未來人類發展的一份擔當。至於西方國家的基礎建設多於二戰後建成,建築物的壽命、物料日漸退化,很快便會面臨重建、維修的工程,面臨不少難處。中國有條件且有願望與他國合作,可以從累積的經驗創新突破。他認為只要歐美國家能放下身段,與中國互助互建,有助促進文化融合,有助推動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

講座在對話與思考中結束。對集團在「一帶一路」上的文化征程,充滿期待……

點擊以下連結觀看李焯芬教授精彩分享:


「李焯芬教授:從容看世界 自在觀人生」


「李焯芬教授:絲路話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