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中心

最新消息

【聯合出版大講堂】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2019.11.04

10月30日下午,聯合出版大講堂第九講「關於動盪時期圖書出版的一些思考: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開講。主講嘉賓是集團的老領導,曾任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的陳萬雄博士。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李濟平、董事副總裁賀路明、董事副總裁吳靜怡、副總裁李家駒,以及各子公司高管、業務骨幹等出席講座。傅偉中董事長因臨時出差,未能出席此次活動,特別委託李濟平總裁主持講座。

陳萬雄博士熱愛出版事業,在推動兩岸三地出版、教育及文化事業方面不遺餘力,擔任香港出版總會永遠榮譽會長等諸多社會公職,在業界德高望重。但他在自我介紹時謙稱自己只是集團的一名退休員工,最喜歡集團老員工的身份,令人深受感動。

是次講座,陳萬雄博士以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起講,分析社會時局與出版文化的關係,暢談對於動盪時期圖書出版的思考。標題中的「動盪時期」,除了指香港的社會時局,還代表出版業務近年來所受到的巨變衝擊。他表示越是在時局不穩、業務動蕩的時期,越應該穩定情緒,登高望遠。

陳萬雄博士回首集團成立以來三十餘年的發展經歷,就像中國發展的縮影,他指出集團正是深諳企業使命,不斷創新改革,才能獲得今日的成就,對香港社會,甚至兩岸三地的文化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集團的一員,能夠做自己喜歡的文化教育事業,為中國文化作出貢獻,他形容自己「無怨無悔」、「不枉此生」,不是因為自己曾當過總裁,而是因為他熱愛文化、熱愛教育,而聯合出版集團是倡導文化教育一個很好的平台,他為自己能夠在這兒擔任其中一員,作出貢獻,感到光榮。進而,呼籲大家在感到驕傲與自豪的同時,也要不忘初衷,不忘使命。

「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陳萬雄博士引用母校新亞書院的院歌,並結合自己投身出版行業三十餘年的經歷告訴聽眾,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的發展,都不會一直順風順水。集團發展之路,同樣是波濤起伏,幾乎每隔三至五年,就會迎來一次「大災難」,例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3年的沙士疫潮。陳萬雄博士更憶述,在97亞洲金融風暴的前夕,他新開拓了六項大工程。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是他從不埋怨外在環境變化。他形容自己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不樂觀,也不悲觀,一步一步地克服困難。古往今來,往往在逆境時才是真正考驗智慧的時候,越是艱難的環境,越能體現一個人的真本事,唯有堅定信念,才不至惶惶不可終日。他更以三國歷史啟發聽眾,三國中最重要的三場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的共通點都是「以弱勝強」。由此體現出三國歷史和企業管理同樣注重策略思維。動蕩時期,更要潛心靜氣,計劃適當的謀略,做更長遠的部署。

陳萬雄博士還就當前行業發展的一些具體問題分享個人見解: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出版作為核心,越專精,越成功;圖書越具品味,市場越大。與此同時,圖書經營的方式也有所改變,書店由過往的以書為主,慢慢趨向多元立體化發展。他表示出版的意義就是要引導和提升讀者的文化品味,並一針見血地指出香港出版業界的通病——過於遷就讀者,太多重覆性的出版物。他鼓勵出版人積極應對新形勢,抓住香港特有的機遇與優勢,尋求更加專業的出版模式和結構,無論順境逆境也要抱著危機意識,為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講座之後,現場聽眾與陳萬雄博士積極互動,就出版人專業素養的培養以及出版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展開討論。

最後,李濟平總裁代表集團對陳萬雄博士的精彩演講表示感謝,並進一步鼓勵全體同仁創新求變。他表示,集團會保持平常心,制定不同策略,以更加專業和理性的方式去面對當前業務與時局的種種「動蕩」。業務方面,在變與不變之間,他認為集團屬下的百年企業之所以能夠屹立不搖,主要是因為企業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改善。對於創新,他明確地指出「雖然創新有風險,但不創新卻有更大風險。」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創新才是唯一的生存之路。但是另一方面,集團也有需要守護的傳統價值,集團的初衷和使命是要「推廣文化,服務社會」。集團有一群熱愛文化的人,他們憑著愛與責任,堅定地把這些傳統價值傳承下去,集團的發展方能致遠。

時光匆匆,聯合出版大講堂第九講圓滿結束,期待再一次相聚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