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中心

最新消息

內地及香港專家學者共聚,帶領讀者發現中國之美

2021.11.26

 香江閱讀論壇的第二場活動「重新發現中國之美:從地理領略祖國壯麗山河」講座,於昨日(1126日)在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舉行。是次講座以《這裏是中國》系列為基礎,由內地與香港專家學者雲端攜手帶領讀者遊歷祖國壯麗山河,感受中國自然與人文之美。

 此次活動由聯合出版集團、星球研究所、香港三聯主辦,聯合新零售、雲通科技協辦。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之父」歐陽自遠,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珠海學院校長、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主席李焯芬,香港地質學會副會長、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講師招侃潛,星球研究所創始人、所長耿華軍等,結合自身的研究與思考,進行線上線下分享和對話。

 《這裏是中國》系列(兩冊)的繁體版由香港三聯出版 ,為星球研究所創作的現象級國民地理書,獲歐陽自遠、姚檀棟等院士級大家學者撰序推薦。以廣闊的地理視角和宏大的時間尺度,解讀自然與人文的中國。以100年為時間尺度,呈現現代中國的地理面貌,見證100年來中國所發生的巨變。

 聯合出版集團副總裁趙東曉表示,希望以《這裏是中國》系列圖書為載體,將地理科普作為切入點,通過院士級名家、地理領域學者與圖書主創的分享與互動,帶領大家重新發現中國之美,亦期望透過論壇,向香港社會,尤其是中小學師生群體,傳遞「重新發現中國之美,從地理中領略祖國壯麗山河」的正面訊息。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珠海學院校長、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主席李焯芬在分享中談及,自己唸中學時沒唸過中國地理。他笑稱,反而是從金庸的武俠小說學來不少中國地理知識:「看了華山論劍,才知道中國有個華山;看了《天龍八部》,才知道有雲南大理、有蒼山洱海。」他特別感謝星球研究所編寫出《這裏是中國》這樣一套精彩的中國地理科普書,認為本書以廣闊的地理視角、宏大的時間尺度解讀中國故事,以唯美的照片、專業的地圖、深情的文字,描繪祖國的山河。他希望讀者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能了解國家的過去、現在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這裏是中國」系列作者耿華軍以線上形式參與嘉賓分享環節。

歐陽自遠院士以「月球上的中國地名——在月球上也能發現中國之美」為題展開講述,他表示,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中華文明的博大與浪漫,也在對浩瀚星空的不斷探索中得到彰顯。他對月球上命名的中國地名做了細緻的梳理,並列舉了一些以古代科學家及中國美麗山河命名的着陸點名,如天河基地、織女、泰山、蔡倫等。據他介紹,目前月球上已經有35個中國地名。歐陽自遠認為,這些命名在月球上傳承了中國文明與山河之美,也將隨着中國在太陽系星辰大海的挺進中繼續。

 星球研究所創始人耿華軍在分享中,則從地理視角,以6500萬年為時間尺度,回答了「中國從哪裏來」的問題。在他看來,6500萬年前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是藍色星球上最重要的造山事件。這不僅塑造了中國的三級階梯,也塑造了華夏豐富而極致的壯麗山河。他提出,希望做一個極致的地理科普作品的創作者,能向中國人民講好中國地理,也向全球人民講好中國地理。

 耿華軍更在其後的問答環節中透露,《這裏是中國》系列預計共有四冊,第一冊從空間角度介紹三級階梯,第二冊講述百年間的重塑山河,第三冊將會介紹關於一萬年的文明史詩,而第四冊則介紹六千五百萬年間的華夏山水。

 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講師招侃潛在活動現場分享,他認為認識地理需要科學理據的支撐。招侃潛講述曾在西藏拉薩考察時經歷地震的故事,當時他憑藉地質學和地震學知識,並未過於擔憂。他鼓勵學生多觀察香港與鄰近地區的地理環境,並期待在疫情結束後帶學生去鄰近地區考察,將學習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在他眼中,想要做到科普,首先要令學生對身邊事物感興趣 ,再進一步鑽研背後的原理。

 聯合出版集團致力推廣全民閱讀,香江閱讀論壇自今年10月開始舉行,旨在推廣全民閱讀,引導和激發社會正能量。分享會上,聯合出版集團副總裁趙東曉向五家支持機構──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及學校代表贈送「這裏是中國」系列,以推廣中華優秀科普類讀物,推動閱讀風氣。

 在活動現場,「橙新聞」、「一本」會客室、「知書」、「墨庫」各網絡平台同步進行直播,聯通線上線下,並舉辦「一本會客室,一元送好書」活動,經「一本」平台送出新書《這裏是中國》12,限量每本一元,先到先得。同時,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現場特設中國人文地理好書推介,書種近60種,展期至123日結束。

 由香港三聯出版的《這裏是中國》以6500萬年為尺度,以三級階梯為主線,展現華夏從西到東的山山水水。在書中,作者以廣闊的地理視角和宏大的時間尺度,解讀自然與人文的中國,在創作人員精心營造的時空線索中,感悟天地人之偉大;讓讀者足不出戶,便可一起探索雪山、江河、城市,感悟中國自西向東的三級階梯,由荒野文明漸入煙火人家的變化。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了解中國的過去、現在,以及充滿希望的未來。

 由香港三聯出版的《這裏是中國2──百年重塑山河》以100年為尺度,以偉大工程為主線,呈現100年來現代中國波瀾壯闊的山河重塑。本書分為連接、重組、家園、夢想四部分,將打造一種全新的架構,記錄現代中國正在經歷的藍色星球上前所未有的地表塑造。通過獨特視角的敘述以及極致的視覺體驗,讀者將會在書中看到:中國是如何一步步跨越大江大河、跨越高山峽谷、跨越海峽海灣,將這個龐大的國家連成一體的:中國是如何實現前所未有的資源大範圍調動重組的;中國正在為恢復青山綠水、恢復美好家園而做的各種努力;中國不僅重塑了地表,還在仰望星空的道路上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