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閲讀論壇第四場「我的家在中國」主題分享會,昨日(12月23日)於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順利舉行。是次分享會以《我的家在中國》叢書為主題,由香港教育界校長們分享中國歷史文化教育的經驗與心得。
是次活動由聯合出版集團、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及香港中華主辦,聯合新零售、雲通科技協辦,校長論壇、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津貼小學議會、香港島校長聯會、九龍地域校長聯會、新界校長會、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支持。香港島婦女聯會主席金鈴擔任活動司儀。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聖公會聖雅各小學張勇邦校長,津貼小學議會副主席、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蘇炳輝校長,分享香港國民教育心得,以及如何通過上述叢書提升香港青少年對中國歷史文化及國情的了解。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傅偉中先生,香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博士,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副主席崔綺雲博士,以及多間香港中小學校的校長等出席活動。
《我的家在中國》叢書繁體版共48冊,由香港中華子品牌中華教育出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兼學部學術委員會主席、全國德育學術委員會理事長檀傳寶作爲主編,選取中國歷史、文化、自然、民族、科技、社會等多方面內容,提供全面、及時、有趣的國情知識,助讀者了解中國,增強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聯合出版集團傅偉中董事長在致辭時表示,《我的家在中國》繁體版是專為香港學生定制的國情讀本,帶領青少年遨遊大好河山,欣賞自然中國的多彩多姿;穿越人文歷史,理解文化中國的氣象萬千;探究當代發展,發現中國故事的蕩氣迴腸。叢書獲香港教育局採購作為教輔材料,向全港中小學校免費派發,從教育層面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民族意識和身份認同。此套叢書推出後反響頗佳。
傅偉中董事長認爲,生而爲人,必須回應「我從哪裡來」的終極之問。年輕一代,不止要尋根,更有責任開創未來。香港青少年是香港未來,也是祖國的未來,在香港融入國家發展藍圖的進程中,理解中華民族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汲取中國歷史文化所藴含的先輩智慧,是不可或缺的一課。期待各界携手,為青少年點燃前行的文化薪火,戮力同心,共同建設我們更加美好的家園。
教育局蔡若蓮副局長表示:一直以來,學校都是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的方式,推行歷史及文化教育,讓同學對國家的歷史有系統、全面的認識,能夠尊重、珍視和傳承中華文化,從而對國家、民族有認知,對自己的國民身份有認同。她指出,《我的家在中國》叢書系統全面地引領讀者認識國家的地理歷史、了解不同的民族、欣賞中華的優秀文化,出版以來獲得校長和老師的充分肯定,是優質的教學輔助材料。盼望老師、家長善加運用,幫助同學好好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加深對國情的認識。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副主席崔綺雲博士表示,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以致力推動及弘揚中華文化為宗旨,不少項目都是面向中小學生。《我的家在中國》叢書內容益智有趣,十分適合學生,是難得的一套優秀的叢書。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衷心希望與大家共同努力,為培養青少年成為有正確歷史觀、有中華文化素養、有愛國情懷的新一代。
在嘉賓分享環節,聖公會聖雅各小學校長張勇邦,與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校長蘇炳輝以「知情而行」為切入點,探討如何透過《我的家在中國》叢書,令學生對中國有所了解。
張勇邦校長(左)與蘇炳輝校長對談
張勇邦校長認為,在香港的學習環境下,最期望的自然是學生能融會貫通,透過課程內外的引導引起他們對國家認識的興趣,這做法相較「背書」而言更好。《我的家在中國》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材料,學校能籍此衍生出很多的專題研習。學生能通過專題研習去發掘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從而深入研究。而《我的家在中國》收錄了多個主題,能讓學生從整體的觀念認識中國的方方面面,比如元宵節、七夕節的歷史等。
蘇炳輝校長亦認為,叢書繁體字版本在教學上能配合繁體字的書寫要求,而且在教學時的資料更充足,能令老師更放心地去使用,並在校園內成為學生的讀物。多元的主題能讓學生們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範疇,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同時亦能銜接學校的校本課程,在各科目涉獵到國家時都能將《我的家在中國》當作延伸閱讀去幫助他們加深認識。書中的繪畫、相片、排版風格都與本港高小至初中教科書的補充資料相若,更易於在學校推行。
聯合出版集團致力推廣全民閱讀,香江閱讀論壇旨在推廣全民閱讀,涵養閱讀風氣,激發社會正能量。分享會上,聯合出版集團向支持機構贈送《我的家在中國》叢書,以推廣中華優秀科普類讀物,帶動閱讀風氣。
在活動現場,「橙新聞」、「一本」會客室、「知書」、「墨庫」、「校長論壇」各網絡平台同步直播,聯通線上線下。採取先到先得方式,經「一本」平台「一元送好書」。
即日起至27日,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現場特設中國文化主題好書推介,當中更包括多種優質童書及青少年讀物,書種近70種,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們請不要錯過。